饲养管理

海兰雏鸡管理技巧-1

发布时间:2018-10-18

海兰公司创建于1936年,有着80多年的育种历史,品种涵盖褐壳、粉壳和白壳蛋鸡,凭借卓越的品质,占据了全球半壁江山,是第一家使用杂交原理和分子遗传学技术育种,第一家将蛋鸡饲养100周玲产500枚鸡蛋明确写进管理手册的公司,产品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72周龄产蛋率可保持在80%以上,产蛋330.7枚左右,累积产蛋20KG左右,死淘率不高于4%,蛋重保持在64g以下。如果满足海兰鸡的需求让其充分发挥巨大的潜力,为从业者创造更高的效益,是我们一贯追求的目标,特总结整理海兰蛋鸡管理技巧奉献给大家。谨供大家参考应用。

一、温度管理

适宜的温度时育雏成功和蛋鸡高产稳定的关键,适宜的温度有时比用药还重要!

温差变化过大和长时间的温度不适是造成鸡群发病和死亡的主因,也是鸡群生长缓慢和饲料转化率低的主因。

1

恒温育雏很关键

雏鸡所处环境温度上高或降低,均会降低其生长速度,长期处于低温或高温环境中,鸡会需求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平衡,而这些多余的能量是消耗更多的饲料,这些饲料被用于维持体温而不是生长发育,势必会造成饲料转化率下降,偏离发育指标。

舍内上下层温度和光照强度差距较大的,开始可酌情将雏鸡放至上两层或中间两层饲养。

建议采用地暖管或地暖供热方式,这样上下温度更均匀,雏鸡进来时可放至在下边两层,更便于日常管理。

2

不要盲目追求高温育雏

实践表明,前3周体重增长与温度呈负相关,气温比适宜温度增加1℃,生长速度将降低0.3%,饲料转化率可减少0.7%左右,这种现象在第2周表现最为明显。

育雏第一周如果超过37℃并持续3个小时以上,将会影响雏鸡终生的生长发育。

育雏第3天后应将温度讲到33℃,以防止雏鸡糊肛。

试图通过高温育雏根治某些传染病,是不现实、不科学没有道理的。

为了提高成活率有助于鸡群的发育,0-3天可给与较高的温度,一般在33-36度,以后温度保持稳步下调,第一次降温从3-4日龄开始,一般降低2-3℉(1℃),以后每周下调5℉(2℃),直到70℉(21℃),以后最好维持在70℉(21℃)左右。

3

小种鸡孵出的雏鸡应给与较高的温度

大日龄种鸡所产种蛋孵出的雏鸡,其体温调节系统发育成熟需要4天,而小日龄种鸡所产种蛋孵出的雏鸡具备成熟的体温调节能力需要5-6天的时间,它们在育雏期开始的7天中所产生的热量比正常雏鸡低℃左右。

4

低温条件下生长速度受影响程度更明显

雏鸡遭受低温会削弱其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遭受冷应激的雏鸡生长速度会下降,疾病易感性同步增加,冷应激鸡只会出现较高的腹水率等。

5

温度骤降的危害

育雏温度骤然下降超过3℃以上,极易引起育雏早起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感染,从而形成产蛋期午高峰和假母鸡的现象,严重影响蛋鸡产蛋性能的发挥,导致鸡群产蛋偏低、无高峰,蛋壳质量较差。

6

注意温度过度和衔接

①雏鸡入舍温度的过度和衔接

雏鸡进舍前,先将鸡舍温度降至或保持在30℃左右,待鸡雏放好后再逐步升至目标温度,这一点对于雏鸡在运输途中温度过低的尤为重要。

②注意脱温期的温度过渡河衔接

脱温期应避免降温幅度过大,逐步降低温度并增加通风量,实现育雏向育成的平稳过渡,防止因为通风管理不当,诱发鸡群的呼吸道等疾病。脱温期出现温度骤变的建议恢复供暖!

③转群期的温度过渡和衔接

转群前1周将温度逐步过渡到蛋鸡舍温度水平,极端情况的蛋鸡舍要适当做加温处理。

7

育雏温度判断方法

①温度的感官判断检查雏鸡的脚、颈部或脸颊的温度。

雏鸡放置4-6小时候进行检查,如果脚是冷的,小鸡的体温肯定也不怎么合适。

检查鸡群分布情况

检查鸡群变现

冷:雏鸡吱吱怪叫并挤作一团

热:快速喘气、无声

舒适:自由采食、饮水或休息

②温度的科学判断

直肠温度时给温正确是否的有效标志,它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舍内风速,测量鸡的体温有助于温度的合适温度。

0日龄雏鸡的体温大约为103℉(39℃),4日龄前40-40.6℃之间,5日龄后体温才升至106℉(40.6-41.1℃),与成年鸡只一样。

雏鸡体温低于40℃(104.7℉)表明雏鸡已受寒,高于41℃(105.1℉)会出现喘气。

直肠温度过高对鸡生长是不利的,应该避免这种现象发生,第一周保持40-40.6℃的直肠温度为佳。

③鸡的体感温度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雏鸡大约在14日龄是自我调节体温的能力才会完善,此前如果偏离适宜温度±1℃雏鸡很容易受到应激。

育雏期不同日龄适宜的体感温度允许波动范围:

日龄

0-7

8-9

10-11

12-13

14-42

体感温度±

0.5


0.6

0.7

0.9

1


④关注温度探头(温度计)精确度和悬挂位置

生产中药准确矫正你的温度表,正确悬挂温度计,温度计红球高度应与鸡背高度持平或距笼底、地面5cm处。

二、相对湿度管理

相对湿度是影响蛋鸡热平衡的重要环境因子,它是造成雏鸡呼吸道病和球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方地区温度偏差 相对湿度的重要性

鸡对环境湿度的变化虽然不太敏感,蛋有事业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防止雏鸡脱水,利于乱晃吸收和生长

消降浮尘降低粉尘对鸡呼吸系统及粘膜的刺激

调节温度

促进羽毛的生长及换羽。

1

相对湿度对鸡的影响

相对湿度过低

相对湿度在40%以下时,可使鸡的皮肤发生干裂,脚趾干瘪,呼吸道年末水分减少,从而减弱皮肤和呼吸道粘膜对微生物的防御能力,此时因空气干燥使其中的粉尘尤其是带菌量增多,因此呼吸道发病率升高。

湿度过低时雏鸡羽毛生长不良的原因之一,湿度低于40%时不仅会影响羽毛的生长。也为啄癖发生提供了有力的外界条件,还会影响卵黄吸收并引发呼吸道病或导致球虫苗免疫失败。

湿度过低还能诱发雏鸡发生糊肛,相对湿度影响成活率。

相对湿度过高

潮湿环境(相对湿度60%~75%)的条件下,18~36h就可形成侵袭性的球虫卵囊。湿度高于75%,鸡舍内的病原微生物会大量增值,诱发呼吸道病、球虫病和腿病的发生。

相对湿度均匀性

保持湿度的均匀性这点大家往往忽略,相对湿度突然从65%降到45%也会引发呼吸道的发生。此外相对湿度水平还会影响鸡只通过喘气冷却自己的能力,温度过高夏季不利鸡体散热,冬季可增加鸡的传导散热。

2

理想的相对湿度控制


3

严禁干扫地面

粉尘是病原微生物的主要载体,同时携带大量的有害气体和臭气,鸡舍内的相对湿度与粉尘呈反比,相对湿度通过影响鸡舍粉尘含量二间接作用影响鸡群健康。

三、光照管理

1

光照强度

育雏1-3天必须保持较强的光照30-50LX,鼓励雏鸡活动,以增加雏鸡觅食、饮水等行为。一旦它们熟悉了这些环境之后(大约7-10日龄),光照强度和持续性必须降低,否则会引起一系列恶癖发生。

光照强度值得有限满足底层位置鸡群的需要。

2

光照程序

① 间歇关照程序

育雏前期0-7日龄建议最好采用间歇式光照程序,或0-3日龄使用22小时光照。

② 递减光照程序

可以预防蛋鸡早熟,最大化的保证鸡群生长发育,并提高早期蛋重。

4-7日龄时,使用21小时的光照,以后根据集群发育情况,每周酌情减少1小时光照。

③ 恒定光照程序

鸡在8-17周龄时对光照变化最是敏感,蛋鸡性成熟关照刺激阈值为12小时,因此要注意这阶段光照过长造成鸡群过早性成熟,8周龄以后应严格控制光照时间并保持恒定。

④ 午夜补光程序

它是一种新的程序和补光技巧,可以增加2-5克采食量和饮水,可以在黑暗的夜间加入1-2小时的光照。

午夜补光适用于满足不同的目的:增加采食量提高增重、增加产蛋率和提高蛋壳质量等,不受日龄限制任何时候都可采用。

⑤ 不间断光照程序

某些情况下适当延长光照时间鸡只会摄入更多营养,有利于鸡群的体重生长等,但不应使用24小时不断关照,毕竟蛋鸡有别于肉鸡,不间断关照刺激会造成鸡群烦躁甚至神经质,影响后期产蛋性能持续性。

3

色温

育雏期选用5000K的冷色光。

4

光照均匀度

鸡舍内的关照均匀度应保证在80%以上,这一点对于雏鸡显得尤为重要。

光照均匀度低会对鸡群的伸张产生影响,个别位置发生啄羽、啄肛癖,产蛋后期鸡群死亡率显著高于品种标准;有的位置则表现发育迟缓,整体鸡群均匀度较差。


高低错落的灯可以改善鸡舍光照

保持灯泡在走到中间位置,有助于提高舍内关照均匀度,减少鸡群啄癖的发生。

5

开放鸡舍遮光

产蛋舍得光照强度应高于后备鸡舍4-6倍,一般不小于10LX,因此在开放式鸡舍育雏的要采取遮光措施,以免影响蛋鸡开产日龄。

6

使用清洁的灯泡和灯罩

光照强度的高低与灯泡的功率没有直接必然的关系!

同样瓦数的灯泡在不同的鸡舍和不同的安装方式会表现出不同的光照强度值。

使用灯罩使光照强度更高,鸡舍上下光线更均匀

Baidu
map